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 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江苏省清江中学欢迎您!
校训:德育智明 博学笃行 育人方略:立己为人 以文化人 办学理念:对学生一生幸福负责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育苗有志闲逸少 润物无声辛劳多
——省清江中学“最美班主任”系列报道(八)
“最美班主任” 胡永龙
个人简介:
胡永龙,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师大教育硕士,淮阴师院2018级师范生实践导师;曾获江苏省初中语文优课评比省一等奖,主持多项市级课题研究,参与编写《中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研究》,辅导学生参加省市大赛多次获奖;所带班级被评为淮安市“周恩来班级”,被淮安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市优秀教师”。
教育心路:
我是07年来到清中,那时我写了和清中有关的第一篇文章《香樟树之恋》,并发表在《淮安日报》上,“有这么一棵树,在启明四号楼东边,叶色浓绿。又恰好对着班级教室的北边窗户,我只要一转头,便能望见。树的名字很好听,叫香樟树,一个香字着实把树变得浪漫时尚起来。也许是因为她的绿,也许是因为她每天皆伫立于此迎接或目送我之晨昏上下班,又也许是冥冥中我与她有着相似的经历,一开始,我便喜欢上了她……我第一回到清中,在高一试讲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记得那天还下着雨。当讲到——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便朝外望,当然枇杷树并未顺情境出现,可苍翠繁茂的香樟树倒是映入了眼帘。这样的香樟树学校里有好些棵,最奇者是启明四号楼东边的这一棵,树下立一太湖石,远看似沉静儒雅的老夫子,细看又若憨态可掬的小书童。而那年的九月,我也得以成了香樟树近旁的一道聆听春夏秋冬的风景。”
光阴流转,“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至今已是第14个年头,从淮海北路50号,到淮海南路的日子,又回到淮海北路50号,每一年都是班主任,从来没有推脱过,带了也就舍不得放下。虽然14年只带过六届初中毕业生,可每一届基本上是从初一到初三连续三年,学生不变,班主任不变;学生换了好几茬,班主任却还涛声依旧,温情依然。
生情百态,每一届学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令人记忆深刻的孩子。如我班邢同学,身材真粗壮,内心颇豪放,神情却桀骜,任课老师拿他没办法,不跟他计较吧,可他课堂有时确实不够自觉;跟他计较吧,又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很多时候任课老师都让我这个班主任来处理。我也曾想过放弃,“只要他不惹事就行了”,但每次我的目光滑过他的脸庞,总觉得心中有愧,这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于是我和他有了第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我发现这个孩子比一般的孩子要成熟、也懂事,特别讲义气,问题出在他的交友之道上。所以无论哪次找他谈话,或其父母来学校交流看法,我都会把这句话放在嘴上,“我觉得这孩子本质还是不错的”,虽然目前成绩不理想,也比较调皮,但我觉得只要他能自觉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没有想到我对他的一点爱,对他的一点尊重,改变了他许多。以后的日子里,有什么事,他都会说:“我听龙哥的”。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该年龄段特有的心理和思想,他们也渴望理解与尊重。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所谓“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还有我的语文课代表何同学,记得临近中考前的五月份,原本成绩一直优异的她,成绩有点下滑;原本乐观开朗的人也变得沉默寡言。我知道想从性格倔强的学生嘴里直接问出点什么很难,幸亏那时我提倡写生活随笔,鼓励学生在随笔中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随笔中我发现原来是问题还在我这个班主任身上,因为最近一直在做她的思想工作,反而没有真正理解孩子,她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最终还是要靠她自己去完成。我们的教育本来就应具有一种气度与胸怀。我在她的随笔本上写到,报考什么样的学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聪慧的她那年中考语文取得140分的成绩。且今已从中山大学毕业,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读研了。
陶行知老先生说:爱满天下。李镇西老师说,做最好的老师。可这样的温度和胸怀,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的。说句良心话,家长把小孩托付给了我们老师,要我们来教育这些年龄上最轻易受影响的人,托付我们来培养,教育和造就这一代年轻人,也就是说,他们把自己的期盼和未来都交给了我们。将心比心,我也是一个有孩子在读书的父亲,作为家长,自然是希望老师好好教书,好好对待孩子的;当然,清中的班主任们做得真的非常好,大家会从清中“最美班主任”专栏中可以逐一读到他们的风采。
我做老师屈指算来也有二十几个春秋了,但看起来还显得年轻,因为孩子们都年青。人们常说,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要不忘初心。我们还需将双脚牢牢地踏在这片土地上,还要把人的教育写在教育的旗帜上。教书不可谓不辛苦,而清中的班主任无疑是辛苦的,但也是敬业的教师群体。融入她,品味她,逐渐感觉到她的简约与丰富、朴实与昂扬、沉静与激情……
当我们怀念校园生活时,我们更多是怀念校园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冷暖人生!故事让教育有了味道,它的背后是教育的智慧和行动。也许故事里的事你还没来得及回味,新的故事又已然发生,让听故事的孩子们今天离开了,明天还想来,并终身难忘。
青春教育:
老胡
路易 2016届学生,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老胡的故事,得从班级日志讲起。
开启一班的班级日志,是一群年轻人的日志。那时我们每天都有一人负责记录班级趣事,在周一的语文早读上供大家阅读。倘若写的有趣,大家就会争相传阅。久之,班级日志便成为我们掏空心思创造作品的舞台。年轻人总是有过剩的精力和表达欲,渴望获得认可。若是不经思考,仓促出口,思绪就流于庸俗。可若是沉淀成文字,略加琢磨,则裨益良多。彼时光顾着好玩,却不知不觉地因此学会了将自己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感的观察体悟沉淀成文字的本领,这都要感谢老胡。
老胡这个班主任,总是静静地流淌,深深地浸润学生的心灵。
回想当年,老胡好像总是“不好好上课”。经常见的,是他捧着课本为我们朗读,将文章中的情感揉进广播员一样的声音里。一篇读罢,两三点拨,再添数轮探讨,那篇课文便清晰了,深刻了。现在想来,掌握应试的技巧无非靠反复的练习,作为学生总要受这些折磨。老胡大概是觉得,课堂的时光难道还不应该交给浪漫吗?和苏轼、张怀民一道夜游承天寺,不亦乐乎?
我们老师的办公室安装的是落地窗,老胡可以从落地窗看到操场,方便他履行班主任的监管职责。我们在操场上踢球,瞥见老胡背着手站在窗前观察我们,不禁心有惴惴。但不一会儿,我们的球队就会多出一位中年勇将,带球,过人,射门,一气呵成。他还总是嘲讽你:“年轻人怎么连我都跑不过,还是缺乏锻炼啊!”其余众将士咬牙切齿,但确实跑不过老胡,不能拿他怎么样。大概他教的是青春的学科,所以内心那个浪漫的年轻人总是跳出来吧。
一个人在他人的生命中长久地留下印痕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老胡和我们的青春怎么也分不开了。
教育撷秀:
老班龙哥
何昊仪 2010届学生,现就读日本名古屋大学
我是胡永龙老师来到清中的第一届学生,从我2007年进校开始已经过去了十四年。胡老师也遵循初见时他对我们说过的那一番话,陪伴着、影响着一群群刚走入青春大门的少年们,度过了十四年的岁月。
十四年前,我和我的同学十二三岁,前脚跨入了青春期,后脚跟还落在童年时光里。胡老师夏天常穿一件米色短袖衬衫配西裤,乍一看有些不苟言笑。第一次见面,一群躁动的新生看着他一丝不苟的外表放弃了交头接耳。只见他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带个“龙”字——后来成为我们对他昵称“龙哥”的来源。随后挨个提问我们在暑假看了什么课外书,最喜欢看什么书。就这样开启了一位教初中的年轻班主任,和一群懵懂少年的三年。
记忆里,胡老师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语文老师,一个是我们的班主任。这两个身份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语文课上,他是喜欢引经据典、重视语文的“文学性”的胡老师。学习古文和古诗词的时候,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他的最爱。他绝不仅限于课本知识和应试技巧,而是常常念叨着语文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培养文学素养,感受文字中的情感和美感。常常在我脑海中浮现的,是胡老师站在黑板前板书,写到一个精妙的比喻,用力一回头,语气中带着一点陶醉地说;“这不美吗?这太美了!”有时我们上课会丢开课本,转而一起钻研语文读本里的文章。有时,他又会将自己学语文时用到的参考书目推荐给我们。对当时正处在青春期的我来说,被推荐老师学习时使用的书,可是个莫大的荣誉——这意味着在探究语文的乐趣上和胡老师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胡老师推荐的《唐宋词鉴赏辞典》和《唐诗鉴赏辞典》厚得惊人,但翻开后会感觉到千百年之前有无数先人用文字表达了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我至今仍常常翻看,并感到趣味无穷。
除了语文课外,胡老师还鼓励我们在语文上的实践。当时,作为语文课代表的我在胡老师的支持下创建了班级文学社。每两周一次和社员们开展读书会,策划社刊。初中三年,我们每位同学每周都会写一篇周记。胡老师的评语除了写作技巧上的建议,还有针对内容的感想。有时他的评语比我的周记还长,倒像是在与一位笔友笔谈!周一上交周记以后,胡老师会挑选优秀周记进行评讲,在一堂堂评讲课上,除了学习写作,更了解到同学们有多么可爱、拥有怎样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作为语文老师的胡老师,教给我们的是文学的美,和热爱思考探究的心;那作为班主任的胡老师——龙哥,就用他的鼓励型教育教会了我们自尊自爱和相互尊重。“龙哥”是当时我们班男生给胡老师起的外号,原因除了他名字里有个龙字,还有他经常穿一件有龙的暗纹的藏青色中山装。龙哥从不摆架子,大课间的跑操是他和小男生们较量身体素质的时间。龙哥也批评人,什么上课讲小话、玩电子产品啦,还有不写作业不好好穿校服啦。龙哥常常讲道理讲到口干舌燥,常年备着对抗口腔溃疡的菊花茶。但他从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口头禅是“孩子是个好孩子”、“绝对不是个坏孩子”。调皮的学生,他往往发现对方的聪明灵活,对于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他的形容是“最近在学习上比较浮躁”。龙哥还会用自己十几岁时的故事鼓励我们,并且从不羞于向我们展示曾经的自己的迷惘。他在班会课上和我们说,他老家在农村,念初中时他并不知道好好学习。等到考高中时失利才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于是收了心再读了一年,考上好高中,后顺利上了大学。所以,人会迷茫会贪玩都是很普遍的,但是要在该努力的时候努力,做好最主要的事情。
这样的龙哥,理所当然创造了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也赢得了大家的喜爱的尊敬。记得初二那年,我们班参加小中考。胡老师为了鼓励大家好好复习,扬言考得好便请全班吃冰淇淋。班里那几位性格有些叛逆的男生平时不好意思好好学习,这时候立刻打起百般精神。嘴上说着是要让龙哥的钱包“大出血”,其实心里都是暗暗地想让龙哥骄傲一把。
毕业后回母校,胡老师让我听了一堂他的语文课。这也是几乎是我每次回到母校的必修课。我与几位实习老师、几位语文组的年轻老师一起坐在班级最后排的凳子上,看着胡老师为同学展示课文后,将全班同学分为几组,请他们就课文的主旨进行小组讨论后发言。课堂气氛热烈而井井有条。小组代表发言时,胡老师将每个小组的答案归纳成关键词记录在黑板上。教室里时而响起赞许的声音,时而陷入疑问的沉默。胡老师笑着说:“我觉得这一组同学也说得很有道理,但刚刚那一组的同学似乎有些不同看法,有没有代表起来发言一下,看看能不能说服大家!”随后,课堂变成了小小的辩论场,精彩的答案赢得满堂的掌声,新发现的疑问经胡老师梳理后引发大家展开新的思考。四十五分钟转瞬即逝,下课铃打响前,胡老师像一位经验老到的主持人,总结课堂内容后和告诉大家,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很有道理,但更加珍贵的时大家积极思考,积极讨论。“让我们为自己鼓掌!”语毕,教室里响起了这节课最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课堂,我为我的胡老师感到骄傲。我在这些年轻的孩子身上看到以前的自己的影子,但他们更优秀,思维更活跃,令我羡慕赞叹。但更重要的是,胡老师没有变,他还是十年前那个爱钻研语文教学,心怀热忱的老师,学生仅仅是看着热爱工作的他,便会觉得自己的未来值得期待。他向学生传达的东西也没有变:乐于思考、尊重自己也相互尊重、积极探索但更重要的是品味过程的快乐……长大成人后的我,更加明白这样胡老师传达给我们的东西有多么稀有,对于整个人生长跑来说,又有多么重要。
现在,我坐在桌前,整理着记忆中有关胡老师的点点滴滴。其实,离开母校,离开胡老师越久,我便越想为胡老师写些什么。只是回忆太重,情深纸浅。我怕词不达意,于是每每作罢。当年,胡老师总是夸我在写作上有些灵气,十几年过去,我反而找不到合适的词句去告诉他,他是如何将我的青春回忆,变成了我在这个浮躁世界中的精神家园。
最后,我无论如何都想记下的,是我记忆的源头的一幕和那一番话。在十四年前那个八月的午后,胡老师穿着米色短袖衬衫站在讲台上,对着初次见面的我们谈起他来到清中的理由:“我觉得初中三年是最重要的三年。我想给你们一些好的影响,让你们养成一些好的习惯,你们这个年纪最好,听得进去也记得住。我想好了,我要从大家刚进初中的时候带起,一直跟着你们到毕业……”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